十三年前的一个秋天,我刚从太行山写生返京,第一次见到我的恩师——刘牧。他那黝黑的面颊里,两眉深锁,双眼刚毅敏锐而有神,嘴上有两撇胡子稀疏,但却乌黑,顽强地向外伸长,宛如挂在太行山峭壁上的两棵苍翠的青松。修长的身材,步伐矫健、洒脱,说话直接、实在,并乐于助人。
生长在北方的人,一直都在画哺育他的这块熟悉土地;太行山脚下的村庄和田野、运河两旁的阳光和风雨,四季分明的大地和蓝天,生活里的喜乐或哀愁,以及那峥嵘突兀的人生!然而,这一切用他的生命来换取,用纯真质朴的心、诗一般善感的笔触来诠释,并告诉我们艺术是无边际的。
每次见到他,话题总离不开“中国画”这个大课题,甚至每封来信,写的还是它。其实他关心的倒不是笔墨问题,因为笔墨只是一种工具,重要的是驾驭笔墨的“人”本身。他认为“传统的笔墨因传统的造型观禁锢而精神怠尽”。他注重于观念的改变和个性解放与发挥,时代精神境界的体现与突破,强调构图、形态、符号、色彩、意境各方面都应注入“新元素”,并要求在创作过程中应有自己的“新秩序”。
他十分关心我的创作,如果说我在绘画创作上能有点成绩的话,其主要原因还是受他影响大,由于他多年来不厌其烦地教诲我、鼓励我,在我的艺术成长过程中常常为我的创作操心……每当在我遇到新问题时,习惯了第一时间“求救”于他,好像离开家乡的儿子遇到困难,“求救”于父亲一样的自然。十年前他曾告诉我创作就是“让画里所有元素的名字都叫林天行”,这句话后来成了我创作的座佑铭。一九九五年,我把创作题材转向居住多年的香港,这对画惯了名山大川、山野溪村的我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面对眼前的“都市山水”,不知该如何去表现这种“现代文明的景象”。彷徨之际,我就写信给他,很快收到回信。来信这样写“……中国画学的时候讲继承不讲表现,‘外师、中发’只不过是供奉而已,所以学国画的人到底对外在而无所感,自不知该如何表现。西画规律是先有感发而后才有技法再去表现,中国画是先有技法,再找感发去表现,你要画香港应该首先不要把自己当成画国画的,按照画油画的态度去谋求感发,然后再翻过头来考虑水墨、宣纸、材料的问题,来组织表达自己所想”。一席话使我改变了观念,也改变了视觉方式,我的香港“新界系列”就是受此启迪的。去年,我又收到了几封“谈关于中国画发展和原创性”,其中一封以八张信纸写成,现节录二句:“绘画艺术家最主要的建树是创造‘心象’,表现‘心律’,最根本的追求是绘画性的追求”。
从他的画里,我感受到画面里的"新元素"与时代的脉搏铮铮互动。在这些突破时空与环境局限的“新元素”,在每个时期不同风格的追求与多样统一的画里,他始终没有离开过个性的表现和创造的精神,没有离开过民间艺术对他的滋养,不仅从画面里窥探到他对西方艺术的深刻体悟,也感受到那开放包容、豁达的胸襟,致使这种撞击所凸现出当代非凡的风采与恢宏气象。那种锲而不舍的使命感,使他把握住每一个尝试的机会,他决不让自己松驰下来,虽然他为了不断完善自我而感到烦恼,甚至痛苦;虽然现实生活并不会像他笔下那么美丽多彩,但他却是在任何时候都追求自我并力求达到内心与作品的和谐与完美,时刻呈现出独有的魅力!
今天,他那黝黑的面颊,依然。但,他那紧锁的双眉已舒展,原本稀疏的胡子好象也茂密了许多……恩师已到了绚丽多彩的春天!
林天行于大也堂
2001年11月12日凌晨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